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助念悅眾 交流大事關懷實務

助念悅眾 交流大事關懷實務

臺灣 社會關懷

三月二十三日下午,護法總會關懷院助念團首次舉辦「大事關懷交流茶會」,近三十位來自北部各區助念組組長,與僧團都監暨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、關懷院監院常哲法師、果峙法師、演寬法師、演禪法師於雲來別苑共聚,交流大事關懷實務上遇到的困境與難題,分享經驗並互相學習解決之道。

常遠法師提到,一九九三年聖嚴師父成立助念團迄今,法鼓山的大事關懷幫助過很多徬徨無助的家庭,自己也是因長輩往生接受助念關懷而開始親近法鼓山。法師勉勵眾人,這次交流會是新的起點,透過集思廣益,讓關懷教育愈做愈完善。

「蓮友的人數愈多愈好嗎?」、「如何解決家屬擔憂?」、「助念輪值負荷量與調度」,眾人觀看師父開示影片後,各地區組長分別提出誦念關懷時所遇到的問題。常哲法師與關懷院法師仔細聆聽並回應,引導悅眾從問題源頭梳理癥結,提醒謹守助念關懷、協助家屬身心安定的角色,遇到狀況須以智慧與包容心善巧安排,化解難處,並與家屬充分溝通,彼此同修福慧,「除了關懷,也真正落實禮儀環保。」

常哲法師表示,近年來臺灣信仰佛教的人口比例下降五個百分點,悅眾們更是任重道遠。佛化奠祭具有淨化社會和提昇人品的意義,感謝助念組義工本著以關懷達成教育的初發心,同心同願,堅守崗位,接引家屬認識佛法。

圓山區助念組組長高家婧感恩舉辦這次交流會,不僅讓地區最前線的組長彼此溝通、經驗傳承,更能共同尋求解決方案;助念團團長黃欣逸表示,萬行菩薩不是萬能菩薩,需要彼此互相學習,未來將每三個月舉辦一次交流會,讓關懷教育更圓滿。

◎文: 魏子茵 20210511
◎轉載自法鼓雜誌第377 (5月出刊)

 

臨終關懷心得分享

《梵網經》云:「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,常應供養,如佛無異。八福田中,看病福田,第一福田。」人在身重病的時候容易憂愁苦惱,特別是臨終的病人面對死亡有莫名的恐懼。剛到關懷院領職時忙著助念關懷、告別式關懷。有一天監院法師分享:「八福田中,看病福田,第一福田。」告知我恢復了每週四至榮總佛堂關懷病人。因此我又多了一項任務,每週四下午至榮總佛堂關懷病人,大多數都是重症的臨終病人,直到去年新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逐漸蔓延才停止。

一開始沒有經驗,沒有觀察到對方的狀態,就是很理性的把我的關懷SOP流程跑完,告訴病人,「四它」、「把身體交給醫生,把心安佛號上自己就是沒有事的人」諸如此類芸芸。後來一段時間後,榮總陪同關懷的義工菩薩向我反應狀況,才得以修正調整。

梅村位於法國西南部郊區,是一行禪師在西方成立的佛教修行道場。我聽法師分享過,在梅村有一個法國七、八歲的小男孩重病快往生了。梅村的法師去關懷這位小男孩,因為這位小男孩並沒有宗教信仰或佛教信仰,因此誦念「阿彌陀佛」對於這位小男認知的意義與佛教徒的認知是不同的。所以法師就是跟這位小男孩聊他的興趣,小男孩的興趣是踢足球,法師就一直跟他聊足球、聽他分享,小男孩愈說愈起勁,法師用這個方式讓小男孩生起了歡喜心,所以他往生時是在很安詳的狀態。歡喜心就是善心所的狀態。想到這個故事,關懷病人就稍做調整,改為先瞭解對方生病的狀況,與對方寒寒暄、閒話家常,聊一下對方的興趣、讚嘆對方在生命中付出努力的事物等。再切入正題,協助對方消解掛礙,瞭解對方在世上是否有放不下的人事物等,在與對方的互動過程,就是協助對方整理、反思。接下來鼓勵對方保持正念,這裏指的是佛教意涵的正念,不是現在西方世界很流行的正念(Mindfulness),然後再分享保持正念的好處。繼而簡要的佛法分享,幫助他安定身心,。

大部份的病人對自己的狀況心裏有數,有宗教信仰的居士比較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狀況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坦然面對生死,特別是年經的居士,想法大都是:「我這麼年輕,我為什麼是我?」這也是人之常情,他的父母甚至比他更不能接受。還有一種狀況是病人處在昏迷、不清楚的狀態,我還是會跟病人說一些話,這樣做的用意是安家屬的心,然後也會關懷家屬。這些狀況我們只能盡力關懷、陪伴,關懷過就放下。

文:演寬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