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最後的旅程(3)

最後的旅程(3)

 

理想的佛化葬儀

問:法師自小出家為沙彌,就常為亡者做經懺佛事。

而法師在四十年前寫了一篇〈論經懺佛事及其利弊得失〉6,其中有段話︰「佛事總是要做的,不過,理想的佛事,絕不是買賣,應該是修持方法的實踐指導與請求指導,因為僧眾的責任,是在積極的化導,而不是消極的以經懺謀生。」

從這段話可以感受到法師對超薦之事頗有感觸,這段話是針對僧眾及寺廟有感而發,一般人應對喪葬之事抱持什麼態度呢?

答:我年少時為喪家做超薦之事,由於當時的喪葬風氣不佳,長年下來,我感觸良多而且深受其苦。

當時,傳統佛教喪葬佛事近似民間的葬儀,噪音很大。基本上,喪家請出家人做佛事的目的,一是為了伴屍,因為當時殯儀館的服務並未普及,所以遺體缺少人陪伴。二是為了面子,怕親友在背後罵他們不孝,所以請和尚、道士誦經。但做佛事時,遺族多半不在場,各忙各的。有些齋主(遺族)頂多在儀式開始時上支香,為亡者放牌位時再拜幾拜,如此而已,非常形式化。

像這樣的喪禮,由於遺族沒有用心參加佛事,便無法與亡者心靈交會,對他的助益就很有限。更不用說民間所採的葬儀,鑼鼓喧天,用擴音器播出哭聲,花圈、輓聯成行,這種看似熱鬧的場面,恐怕不是為了亡者的尊嚴,而是為了遺族的面子。如果遺族能用祈福、虔誠的心來做佛事,那麼相信亡靈會感受到與親人心靈契合的安慰,讓他往生佛國。

我深感葬禮風氣亟需提昇,於是經過研究改良,安排了一種簡樸又莊嚴、安定、祥和,也非常環保的佛化葬禮,沒有噪音、花圈、紙屋、紙車。做佛事時,遺族需在場等等,這一套儀式後來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,也相繼運用、推廣,希望這種對死者尊敬慰勉的態度,能蔚為風氣。

:聖嚴法師「歡喜看生死」

TOP